報告人: 李美成
講座日期:2019-01-18
講座時間:16:30
報告地點:長安校區 致知樓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三層2307報告廳
主辦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講座人簡介:
李美成,華北電力大學能源材料與微系統研究院執行院長。2001年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6年被破格評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2004年至2006年期間在英國劍橋大學作皇家研究員。先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黑龍江省第九屆青年科技獎、北京市百名科技領軍人才、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等科研課題50余項。在Nature Energy、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Advanced Science、Nano Energy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200余篇,SCI論文160余篇,近年來多篇文章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已授權國內外專利47項。以第一完成人獲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北京市科技獎等科技獎勵4項。
講座簡介:
當前能源需求的急劇增加,同時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能源形式。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承諾在2030年將實現碳排放達到峰值,也就是說我國將實現一次能源中非化石能源占比達20%的目標。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大方向。隨著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特征愈加明顯,急需儲能系統的開發。電力系統大規模儲能技術的開發是我國目前能源發展的另一重點方向。各種形式的儲能技術同期迅速發展,其中化學儲能成為重要方向,也是推動電動汽車儲能形式發展的基礎。新型能量轉換及存儲技術的發展源于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技術的突破,因此,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是新能源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從太陽能利用技術到新型儲能技術,新型材料的開發和元器件的研制一直都是創新的源頭,也是我國能夠掌控自主技術的可突破的技術領域。進一步介紹研究團隊在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領域取得研究成果,包括硅微納結構、硅基雜化太陽電池及柔性器件;鋰/鈉離子電池;新型電力電子傳感器等。